logo
  • 福星宮簡介
  • 福星宮神祗
  • 廟宇之美
  • 福星宮文化
  • 祭典法會
  • 活動翦影
  • 即時新聞
  • 首頁
南慶社北管音樂
南慶社北管相簿
神將團
神將團相簿
金獅團
金獅團相簿
醒獅團
醒獅團相簿
舞獅相簿
舞獅比賽相簿
廟會
廟會相關相簿

金獅團

 

舞龍舞獅等民俗陣頭是廟會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助陣產物,福星宮金獅團歷史悠久,遠近馳名,可以說自有福星宮就有金獅團,至少已有兩百多年以上的悠遠歷史。

 

現任福星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柳池,本身就是台灣舞獅民俗技藝的泰斗,曾經指導許多中小學及警察大學成立醒獅團,應邀擔任僑委會主辦的世界華裔青年研習營民俗技藝指導,以及新聞局台灣民俗技藝宣導短片主講人,對於保存及維護金獅團優良的傳統貢獻極大,後來更成立了與金獅團「台灣獅」風格截然不同的醒獅團,與金獅團互相輝映,增添光彩。

 

 

 

 

 

 

關於【金獅團】

 

台灣在漢人入墾初期因盜匪橫行,且族群械鬥及民變頻傳,為共同抵禦外來侵犯,各庄頭紛紛設立武館以訓練子弟學習武術保衛家園,加上農業社會缺乏娛樂休閒,舞獅也提供農村子弟在農閒之餘強身及娛樂活動的管道,更加上庄內建廟後,舞獅便成為祭祀慶典中重要的表演節目。


舞獅俗稱「弄獅」,一般以兩人為單位,一人掌獅頭,一人藏獅尾,二者相互配合,加以搭配變化。


金獅團屬傳統台灣獅,台灣獅依獅頭造型分為開口獅和閉口獅,以新竹為界又分北獅、南獅,北部稱為「獅團」,多屬開口獅,嘴巴可開閉,下巴以竹(竹編米篩)製成,又稱「仔獅」,表演時採高姿勢舞法,內容有十八節,如獅咬腳、睡獅、獅翻身、踏七星、踩八卦等。流行於桃竹苗客家庄的開口獅,臉頰畫有蘿蔔以表示好彩頭,因其形狀像豬頭,又有「豬獅」之稱。南部則稱為「獅陣」,多為一體成形的閉口獅,由於獅頭形狀像裝雞用的竹籠,因此又稱為「籠子獅」,表演時以低姿態方式為主。

 

金獅團由於年代久遠,目前成員年齡層較高,但動作嚴格,步伐紮實,表演時栩栩如生。

 

 

 

 

 

 

 

 

 

 

 

 

 

 

 

石牌福星宮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自強街5巷22號 電話:02-2823-5574‧2826-2218 傳真:02-2823-0915 E-mail:service@todigon.org.tw
Copyright © 2015 石牌福星宮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Fo Guang Shan Monas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