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福星宮簡介
  • 福星宮神祗
  • 廟宇之美
  • 福星宮文化
  • 祭典法會
  • 活動翦影
  • 即時新聞
  • 首頁
南慶社北管音樂
南慶社北管相簿
神將團
神將團相簿
金獅團
金獅團相簿
醒獅團
醒獅團相簿
舞獅相簿
舞獅比賽相簿
廟會
廟會相關相簿

南慶社北管音樂

 

福星宮的南慶社被喻為北管音樂重鎮,也是台北少數活動仍頻繁的傳統樂團。


南慶社成立於西元1927年,早期屬石牌地區子弟團體,在廟會戲臺上演出子弟戲,也就是說北管音樂係以戲劇演出為基本,其本質為戲曲的唱腔音樂及文武場音樂。


可惜南慶社早已不演出子弟戲曲,但其演奏仍是最正板的北管嗩吶曲牌,鑼鼓與多支嗩吶合奏的吹打樂相當震撼人心。

 

更多有關南慶社北管之相片

 

 

有關【北管音樂】

 

北管,與南管同稱為台灣最傳統的音樂及戲曲。


明末清初,中國各地許多新興的地方聲腔向南傳播,其中在清代經由廣東、福建傳至台灣的非閩、客語系戲曲,即稱為北管,其戲曲演出以官話唱念,與閩南語系的南管不同,而且北管傳入台灣的時間較晚,約在乾隆、嘉慶年間甚至更晚。


早期台灣北管樂在民間被視為一種高尚的音樂,其地位如同歐洲盛行的交響樂或歌劇,許多人競相學習,年輕人更以能參與子弟團,並在歲時節慶迎神賽會中演奏為榮,因此北管曲館到處林立,農工商賈利用閒暇聚集練習,在當時成為時尚休閒娛樂。


福星宮的南慶社在早期是北管戲和北管音樂並陳的,北管戲又稱亂彈戲(日治時代原有亂彈與四平兩個劇種,但傳自潮州的四平戲早已式微),可清唱,亦可演出具有排場的戲曲。而南慶社北管音樂基本上以嗩吶曲牌為主,早期在子弟團排場或出陣時以鑼鼓和嗩吶合奏的吹打樂作為後場伴奏,但在子弟團消失後,現在仍由老師傅領軍在福星宮重要節慶時演奏。

戲曲界的祖師爺—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戲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爺。與西秦王爺、老郎神、二郎神一樣都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祖師爺)。


在台灣,大部分的戲劇皆供奉田都元帥為戲曲神,包括北管社團、歌仔戲、皮影戲、傀儡戲、宋江陣、以南管伴奏的布袋戲,甚至日治時代的藝旦皆尊田都元帥為祖師爺。


民間相傳田都元帥原名雷海青,因從小與雞犬一起長大,所以精通音律,只是不能言語,後來被唐明皇召入皇宮擔任樂官,有一次唐明皇夢遊月宮,得到奇書,滿朝文武無人能解,這時雷海青突然開口說話︰「此工尺譜也」,於是開始按照樂譜教授宮內樂工演奏,果然與唐明皇在月宮聽到的仙樂一樣美妙,冊封為「梨園大學士」,而後在安祿山叛變時,因救駕有功再受封為「田都元帥」。

 

 

 

 

 

 

 

 

 

 

石牌福星宮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自強街5巷22號 電話:02-2823-5574‧2826-2218 傳真:02-2823-0915 E-mail:service@todigon.org.tw
Copyright © 2015 石牌福星宮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Fo Guang Shan Monastery